December 01, 2006

::for Spatial Media::

A case study of Tangible Flags: A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to enhance field trips

Chipman, G., Druin, A., Beer, D., Fails, J. A., Guha, M. L., & Simms, S. (2006). A case study of Tangible Flags: A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to enhance filed trips. Proceeding of the 2006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design and children IDC '06, (ACM Press) (pp.1-8), New York, U.S.A.

ABSTRACT

investigates the use of a technology designed to support young children's coolaborative artifact creation in outdoor environments.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, used by children, and evaluated in an authentic setting.

Keywords: collaboration, mobile learning, knowledge artifacts

  這篇主要是在描述如何利用科技工具在戶外幫助兒童同時進行探索、合作與創造作品。最後進行與評估實驗。

目的:在探索的環境中,利用給予的三個tangible flags(tags)貼到有興趣的植物或
   物體,並利用平板電腦上的圖形介面軟體進行記錄或做筆記,在探索的過程中,
   規定兒童必須對所有發現到的tags給予意見以及回答公園管理員的問題
地點:美國國家公園
對象:三個隊伍,隊伍中有一至二個兒童,有成人陪伴
工具:平板電腦,RFID reader and tags



文件檔

2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[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]ㄧ句來自nokia廣告詞
卻發人省思
而教育更應該站在人的立場來看待
而非為科技而科技
做好了一套系統或軟體才來想說這些要如何用在教育
傳統教學有他不便的地方
但資訊教育卻也不是拿來取代傳統教育的方式
e-learning在台灣推行了很多年
最有名的莫過於狂打廣告的階梯數位學院
以我實際操作使用的感覺
其實並不好用
除了點選介面複雜
有點為了要將資訊用flash展現
而刻意設計一些"不好玩"的遊戲
所以
要讓科技融入教學簡單
要讓教學融入科技很難
像這個案例
我想
老師也經過長期規劃設計
才能讓學生ㄧ方面覺得有趣進而學習
ㄧ方面真的讓行動載具的功能完全發揮
並且利用既有的空間營造出不同的地方感
讓小學生一邊學習知識一邊熟悉人與人之間社會互動該有的禮貌
ㄧ場好的教學活動要能老師、學生、教材、教法、環境、科技互相的搭配
才能演出一場令人記憶深刻舞台劇

Anonymous said...

利用行動載具來進行教學,我覺得這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很不一樣的經驗。
運用科技於數位學習是大家有心努力想達到的境界,只是要怎麼運用值得深思與推敲。
Skater文中所提的教學活動,我覺得這是人(學生)運用科技(PDA)來跟環境互動、習得知識,學生實際在實體環境中學習所得必定跟在教室上課,看影片或投影片來得真與具體。而且,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,必定跟環境有更多、有別於他人的互動,這是在教室沒辦法得到,但是這很重要,我是這麼的認為。
科技不管怎麼發展,還是離不開人。人不管多麼走在前端,終究離不開環境。從環境中習得知識,這也是重要的課題。